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关于杨凌历史的考证

  • 红尘笑寂寥ヽ
楼主回复
  • 阅读:2081
  • 回复:1
  • 发表于:2011/5/2 10:29:40
  • 来自:陕西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杨凌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陕西省杨凌示范区,为陕西省直属的地市级单位。杨凌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中部,东距西安市82公里,西距宝鸡89公里。杨凌原名杨陵,因为隋文帝泰陵在此而得名。杨陵地区在历史上一直处于扶风县和武功县的管辖之下,扶风、武功乃都城长安西部粮食供应和军事部署的要镇,在京畿地区和整个关中地区占有重要地位。解放后,扶风、武功两县也先后管理杨陵,杨陵称为杨陵镇。80年代以前,杨陵为武功县的一个“公社”,当时杨陵的火车站上还写着“武功”,80年代以后,杨陵改为咸阳市杨陵区。1997年,国家级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在此成立,杨陵改名杨凌,至今沿用。 
1、有邰国遗址 
杨陵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上古时期,武功、杨陵地区位于渭水之畔,是中国仰韶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华夏部落在此生息繁衍。在“三皇五帝”时代,杨陵居住着有邰氏部落,有邰氏的女子姜嫄为帝喾的妃子,姜嫄生下了一个儿子名叫“弃”,弃为尧、舜时期的农官,培育出了黄米、麦子、麻籽等粮食,并发明出新的耕作技术,“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后来被舜封为“后稷”,赐姓“姬”,后稷乃周部落的始祖,后来的周文王姬昌、武王姬发,都是后稷的后裔。在杨凌,现在仍有有邰国遗址,邰城路也是得名于此。而后稷也早已是杨陵的象征,中国农业始祖后稷是当今农业科技城杨凌的精神所在。 
2、隋文帝泰陵 
隋文帝泰陵位于陕西杨陵区渭河以北的三道塬上,今杨陵区五泉镇王上村东北约200米处。当地人称“杨家陵”。是隋王朝的创立者———文帝杨坚及其文献皇后独孤氏的合葬墓,杨陵的地名便由此而来。 
    隋文地泰陵1957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第二批“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杨陵区设置保护机构,划定保护范围,设专职文保员进行保护。 
    泰陵陵园占地9倾余,封土呈复斗型,夯筑而成。陵冢顶平坦,东西长48米,南北宽38米,面积1824平方米。陵底四周已被挖掉3—5米,残存东西长166米,南北宽160米,面积为26560平方米。陵冢周围的城桓已破坏,地面很难看到多少遗存,仅存残墙遗迹。经考古勘察,陵桓东西长约756米,南北宽652米,面积492912平方米。陵东南塬下1.25公里处的高台地上,建有文帝祠一座(称祭坛),宋碑文称“隋文帝庙”。该处石碑经风雨剥蚀,字迹漫患,难以辨认。陵冢南有清石碑一通,该碑高约3.5米,宽0.95米,厚0.28米,石质为石灰岩,圆首有座,表面完整光洁,碑正文隶书“隋文帝泰陵”五个大字,右侧楷书“赐进士及第兵部侍郎兼副都御史陕西巡抚毕源敬书”左侧落款为“大清乾隆岁次丙申孟秋知扶风县事熊家振立石”。 
    文帝泰陵及其祠庙遗址内,遗物相当丰富。在多次的调查中,采集到许多文物,这些文物大多以建筑材料为主,有铺地砖和砌墙砖两类。铺地砖有莲花方砖和菱形纹砖两种。莲花方砖长宽均为32cm,厚5.5cm,砖中央图案为浮雕莲花图案,角隅饰以蔓草,四边低,饰阴刻联珠纹;菱形网格方砖长宽均31cm,厚5.5cm,一侧为网格饰纹,另一侧为素面。另外还出土有条砖,(分粗绳纹和素面两种),素面条砖火候很高,质地坚硬,出土的板瓦和筒瓦均为轮制,厚薄不一,其中保存完好的筒瓦较多,而板瓦则少,文饰外为素面,内为粗布纹居多;其次还出土了大量的瓦当,主要分单瓣莲花瓦当、双瓣莲花瓦当、兽面当、云纹和菩萨瓦当,图案风格生动逼真,工艺考究;其中最为珍贵的是菩萨瓦当,仅发现一件,已残直径13cm。瓦当面用弦纹和联珠纹组成一个“桃心”形,中心一尊双手合十结跏而座的菩萨,其衣着纹饰现已不清(现存扶风县博物馆)。这种以佛教内容为题材的瓦当,出土极为罕见.另外,还有大量的陶脊饰物和其他建筑材料,这些文物的出土为研究隋代的经济、文化、生活提供了珍贵的历史实物资料。 
3、唐太宗李世民出生地(庆善宫遗址) 
世民于隋开皇十八年(698)冬出生于“武功别馆”,即现在的杨陵区李台乡建子沟村。 
唐太宗李世民的出生地,当地群众称做“唐王洞”,洞口的牌匾为“唐太宗悬孤洞”。为什么称“悬孤洞”?所谓“孤”就是弓,古代尚武,生男孩即悬弓于门左首,久之成俗,故称生男为“悬孤”。 
据新旧《唐书》记载及《唐王转》所述599年李世民出生于武功别馆(即今李台乡建子沟),又据《武功县志》(康对山)记载“建子沟,在县南十七里,近庆善宫,唐太宗悬弧地”。 
《武功县志》提及的“庆善宫”是李渊、李世民原居住旧址,地处漆水、渭水交接之处,后因渭水北移,淹而不存。 
民间传说李世民之父李渊祖籍陕西成纪(今甘肃泰安),从祖父李虎起,始家长安。566年李渊生于长安,隋初历任谯、陇、岐、三洲刺史。因隋文帝杨坚后期猜忌大臣,事事提防,用大诛杀巩固帝位。而李渊“接纳豪杰,众多款附”,杨坚对此随起疑心。李渊也恐有杀身之祸,于是携妻室西逃,途经今建子沟村南,在一崖洞安身,李世民就出生在这一崖洞中。据史料记载,李世民出生时,有二龙戏跃门外,三日方去。四岁那年,一相面先生语李渊:“龙凤呈姿,天日露表,其必居民上。”共试(唐朝名相士)曰:“二十必济世安民,愿公务鄙”。随后李渊便取“济世安民”之意为次子定名。 
据老人讲,李世民之母窦氏生他时,手扶洞壁,艰难挣扎,留有五个手指的血手印。据解放前在此读书的老秀才讲,洞内的血手印隐约可见。又传说,其母为拾麦,把李世民放在树阴下。不知不觉日已偏西,母亲忽然想起孩子还在树阴下。想烈日炎炎,日头毒辣,孩子、、、、、其母不敢多想,急忙返回,至抱孩子时,树阴竞未移动半步。孩子仍在树阴之下,安然无恙。其母惊喜之际,脱口赞叹:“这树真磕蹭(陕西方言,坚硬之意。)”言毕,其树果****,化木为石。其木化石现保存于杨凌文化站,校内仅存石塔。 
石塔是李氏父子戎马倥偬的历史见证。据说李世民生于此地,并在此读书、习武。史料记载,李世民仅十余龄,已将古今兵法,揣摩纯熟,到处游交,轻财仗义。617年,隋炀帝任李渊为山西太原留守,用他****当地农民起义(同时派人监视李渊)时,李渊把家眷及长子建成、四子元吉安置在山西蒲洲镇,次子世民一直带在身边,过戎马生涯。 
后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做了皇帝,后世便将他的出生地称为“唐王洞”。据史载,唐太宗即位后,曾多次回到他的出生地,“幸庆善宫,召武功故老赐宴,极欢而罢”。 
从宋代开始,后世为纪念李世民的文治武功,在他的出生地修建“唐太宗祠”,并于明清两代重修。今建子沟中学前身就是明代在太宗祠堂旧址修建起来的“恩义寺”,位于唐王洞的东侧。可惜,“文革”遭毁。因03年校内古会,有人****,被华商报曝光,影响恶劣。经有关部门同意,“恩义祠”拆除。 
4、东汉伏波将军马援故里。 
杨陵区五泉镇毕公村是东汉名将马援故里。 
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交阯郡雒将之女徵则、徵贰聚众造反,攻取郡县,九真、日南、合浦等郡群起响应。徵则等占据六十余城自立为王。建武十七年,光武帝拜时任虎贲中郎将的马援为伏波将军,段志为楼船将军,发长沙、桂阳、零陵、苍梧四郡兵一万余人南平交阯。军至合浦,段志即病亡,马援并统其军,经一年多浴血奋战,至十九年春,全歼徵则、徵贰,捷报传京师,朝廷封马援为新息侯,食邑三千户。马援乘胜进击九真,扫除叛军余党残部,岭表肃清。马援每攻取一县一郡,即废止苛政,完缮城郭,兴修水利,抚境安民。建武二十年秋,马援率部凯旋归来,朝野故旧纷纷前往庆贺,马援了无得意之情,说:“昔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置七郡,才封数百户,今我微劳,猥飨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随后又领命挥师出雁门。建武二十三年,武陵蛮反,朝廷先是派武威将军刘尚率万人前往征讨,竟遭全军覆没;次年,朝廷再派谒者李嵩和中山太守马成率军前往,又连吃败仗;于是马援主动请缨。光武帝怜其年老,不许。马援非常激动,像战国时老将廉颇那样,当场披甲上马,一展雄姿。光武帝十分赞赏,令他率兵四万平蛮。不幸出师未捷身先死,终为马革裹尸还。令人叹息不已。 
马援被认为是马氏宗亲的始祖,因而杨凌也成为世界汉族马氏宗亲的发祥地,毕公村至今保存有一座马援祠。改革开放后,“马援故里”成为海内外马氏华人华侨寻根祭祖之地。1997年,马来西亚马氏宗亲总会总会长马 福来杨凌寻根祭祖。同年,泰国马氏宗亲总会总会长马君处带领80多名马氏后裔来杨凌寻根祭祖。今年4月初,马英九的父亲、台湾马氏宗亲总会理事长马鹤凌先生带领台湾马氏宗亲寻根祭祖代表团来到杨凌拜谒马援祠,寻根祭祖。他动情地说,回到故里一看,更加感受到海峡两岸的血脉亲情。 
马英九当选中国国民党主席后,杨凌马援故里海内外联谊总会总会长、杨凌五泉镇毕公村村委会主任马宽绪即代表马援故里乡亲们致电祝贺,期盼马英九能“带领国民党推动两岸关系和平稳定与发展,振兴我马氏宗族,创中华民族美好之愿景。”同时希望马英九“能早日回故里看看。”贺电通过台湾马氏宗亲总会秘书长马正荣先生转交给马英九主席。马正荣反馈说,他已经亲手将贺电转交给了马英九本人,马英九看后非常感谢故里乡亲的热情祝贺,并表示方便时一定要回故里看看。 
5、唐镜照寺遗址 
镜照寺始建于唐代。它的来历是一个美丽的传说。隋大业间,山西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太原,准备推翻隋暴政。李渊率兵过武功雍塬见此地景物形胜,便歇马停宿。一日,夫人窦氏晨起篦头,手中铜镜隐映出一座古寺,窦氏大为惊异,转身眺去,却见对面幽谷寂静,祥云萦绕,并无一物。李渊反隋建唐,窦氏贵为皇后。她将此感应告于秦王李世民,李世民孝心崇厚,遂母愿在此建造了一座气势巍峨的寺庙,因镜中照现佛寺,故名:镜照寺。 
镜照寺位于杨陵大寨乡陈家沟谷底,依塬傍水,树木郁郁。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和尚释演寿主持镜照寺,他法心宏坚,四处呼号,竭力改变了古寺昔日破败形状。建成四大天王殿三间,千手千眼菩萨殿三间并檀木观音像一尊。后来释师父又将寺院移至沟畔平台,多方筹措才有了今日镜照寺宏伟的面貌。清光绪二十三年《重修镜照寺碑》载:清初,寺前后左右,地亩治产一百零八亩。东止河心,西止塬边皂角树,南止后塬沟,北止五神庙。由于连年战乱和缺乏保护,现在寺址规模已很小。 
6、唐相国墓遗址 
唐相国墓位于大寨乡西卜村。据估算,唐相国墓高约4米,周长约90米。唐相国苏归是武功人,武则天时任地方官。唐中宗及睿宗时官至尚书,敬封许国公。睿宗元年,公元710年11月在宰相位上去世。史载苏死后,皇太子李隆基在别宅为其举哀。苏归生前节俭,很能处理政务,所以当其去世后,大家都很怀念。解放后,武功县对其墓地进行保护,杨陵区政府成立后也对其进行了保护。历尽风雨沧桑,唐相国苏归墓越来越小,墓冢上树木丛生。在苏归墓前约5米处有一石碑,碑文是清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所书,刻着“唐相国苏公归之墓”,石碑已经断成两截。 
7、其他小遗址: 
玉皇阁(始建于周) 
洪积寺遗址 
杨后村,杨坚与独孤伽罗的长子杨勇,被次子杨广害死后,杨勇的后人被命至泰陵为杨坚守灵,村内为杨氏的后人 
苏汇墓,某朝诗人,生平不详,据说能写多向回文诗。墓已被盗,位于东卜村、西卜村中点以南。苏卉还有可能是女性,其夫是个陈世美型的人物,中状元后被招为驸马,苏卉在给丈夫寄去的棉衣上写下回文诗,感动了皇上。 
马超岭,三国时马超出生地,位于五泉镇北部。 
川云关,胡家底东侧,建与商代,黄飞虎归周时过的第3关,镇守关口的是魔家四将。 
疙瘩庙,原名聚仙宫,姜子牙封神处。 

  
  • 新荷
  • 发表于:2011/5/5 9:49:29
  • 来自:陕西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对杨凌有个全面的了解了,呆杨凌这多年咋不知道呢
(0)
(0)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